原文如下:
融資擔保是破解小微和“三農”融資難問題的重要手段和關鍵環節,黨中央、國務院高度重視,不斷優化頂層設計出臺一系列政策性文件,引導和規范政府性融資擔保行業穩健發展。安康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省政策要求,相繼三年出臺政策措施,圍繞“金融支持實體經濟”和“擔保機構自身發展”兩條主線,聚焦小微三農提升覆蓋面,完善體系建設增強服務能力,取得顯著成效。近日,從陜西省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通報中了解到:盡管在受肺炎疫情沖擊、宏觀經濟下行等不利環境下,今年1-9月,我市五項指標排名全省前列,開展新型政銀擔分險業務3.2億元、“國家扶貧開發貸款擔保支持計劃”業務4.59億元,排名全省第一;新增融資擔保業務25.57億元、比例再擔保業務9.68億元、國家融資擔?;饌浒负献鳂I務9.68億元,排名全省第二。
做大“盤子”,持續增資擴股強實力
安康歷屆黨委、政府高度重視政府性融資擔保發展,在地方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,堅持過緊日子,擠出更多財力,做大擔保實力,過去十五年通過市縣(區)財政十次增資擴股,累計籌措13.58億元資金,投入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,安康擔保注冊資本從成立時的0.2億元增至15.15億元,資本實力顯著增強。
搭好“臺子”,完善縣域體系謀發展
創新實施市縣區合作,建立業務推薦和風險分擔補償機制,2011年實現縣域業務全覆蓋,2019年底實現縣域分公司全覆蓋。今年以來縣域機構全面提升運營能力、強化人才引育、加強風險管理、持續做大擔保業務量,2020年1至10月,各縣區分公司累計為329戶企業410個項目,提供擔保貸款22.07億元,在保余額20.38億元,占比超過50%,為支持縣域經濟發展、鞏固縣域脫貧攻堅成果、接續鄉村振興做出了積極貢獻。
巧用“杠子”,撬動信貸資本潤實體
圍繞全市“生豬、茶葉、魔芋、核桃、水產養殖”特色產業,重點扶貧企業項目、園區(飛地)經濟、新社區工廠等社會效益顯著領域,發揮財政資金“凝聚、撬動、增信”作用,截至2020年10月底,累計為2920戶企業4879個項目,提供貸款擔保266.45億元,在保戶數541戶,在保余額42.82億元。今年累計為456戶企業609個項目,提供擔保貸款32.73億元,較去年同期增長43%,創新工作方式,創造條件為48戶疫情防控企業提供擔保貸款4.79億元,為支持我市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、經濟實現恢復性增長、“六穩”“六?!惫ぷ髯鞒隽朔e極貢獻。
暢通“路子”,拓寬融資渠道解難題
創新政銀擔合作模式,市縣擔保機構與銀行實現“體系對體系”對接、自上而下的整體合作,銀擔合作總授信達65.7億元;建立“資源共享、風險共管、優勢互補、多利互贏”的新型政合作關系,與郵儲、長安、農業銀行等10余家金融機構簽訂風險分擔協議,與省再擔保公司、旬陽泰隆銀行等簽訂“縣域振興批量貸”擔保業務協議,與郵儲銀行簽訂了一般保證業務協議;與省扶貧基金公司合作,引導扶貧資金向我市投入9000萬元;積極推進非融擔保業務發展,開展工程合同履約、農民工工資支付業務等2470余萬元;實施全產業鏈授信,引導更多金融活水注入特色產業、龍頭企業與重點項目,切實拓寬融資渠道,緩解小微企業和三農融資難題。
減輕“擔子”,降低融資成本優服務
堅持保本微利運行,精準用好“免、減、緩”等助企紓困政策,2020年1至9月,為企業節約融資成本7040余萬元。探索200(疫情防控企業500)萬元以下項目免除反擔保措施,176戶企業獲得支持。按照“首問負責制”和“限時辦結制”要求,建立和完善“優化營商融資擔保環境正(負)面清單”, 持續提高服務質量與效率,優化營商融資辦事環境。
護好“苗子”,利用資本市場添活力
發揮股權中心“融資、融智”和融資擔?!澳?、撮合”優勢,推動股權中心資本對接平臺與安康擔保平臺優勢資源嫁接,充分利用區域性股權市場“轉板機制”政策通道,制定政策措施,做好掛牌上市后備企業調研、篩選和培育工作,建立起掛牌上市后備企業資源庫,先后引導華銀科技、榮泰農業等在新三板成功上市,全力支持桂花水能、陽晨集團在主板上市,29家企業在省股權交易中心展示掛牌或登記托管,幫助我市企業利用資本市場緩解融資難題,增添了市場主體的發展活力。